【新聞第一線】中共四中全會將盡 朱鎔基王岐山權力回歸?

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10月23日讯】中共四中全会将尽,朱镕基王岐山权力回归,习被多方“算命”;双普会取消,俄方反求川普见面?俄军核武演习,威胁三战?中国经济崩盘,党“指导”失业大学生:做家政!
郑之:聊新闻,观天下
宇亭:紧跟新闻第一线。各位好,我是宇亭。
郑之:各位好,我是郑之。今天我们先来了解,中共四中全会的激烈内斗,习近平的权力究竟是否稳固,接班的人选到底是谁;另外中共的经济,面临巨额“债务压顶”,民间猜测“中国将变天”。
宇亭:最后带您关注国际消息,川普和普京见面的消息,不断翻转,与此同时,俄军进行了“核武演习”,难道三战要开打。
中共四中全会将出结果 人事变动引人关注
郑之:首先来看中共内斗的情况。今天是美东时间10月22号,中国大陆已经是23号,中共的四中全会还剩最后一天。
宇亭:我们知道,中共的全会都是闭门会议,只有在官方发布公报之后,外界才能得知这次会议中究竟发生了什么?不过与表面上死寂的四中全会相反,这几天民间和海外却是各种消息、传闻满天飞。
郑之:第一种说习近平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,军方联名罢免习近平军委主席的职务;第二种说法是增补张又侠、胡春华为常委,常委由七人增至九人;第三种说法是,将增补胡春华、刘振立为军委副主席,汪洋也要上位,等等。当然也有消息人士指出,习近平仍然权力稳固。
宇亭:我们给大家仔细盘点一下,大家可以自行判断。中共海军司令部前中校参谋姚诚在X平台发文表示,“习近平卸任军委主席,张又侠接任”这种说法,与其说这是一种传言,倒不如说是军心所向。姚诚表示很多人都认为,从去年三中全会以来,习近平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军队的支持。
郑之:然而,时事评论员章天亮就分析,因为中央全会的安保工作,通常是中央警卫局负责。中央警卫局会协调公安部、武警部队,以及地方公安机关等单位,共同实施安保方案。除非中央警卫局叛变,否则不会出现全体军方代表,要求罢免习近平军委主席的情况。反过来讲,如果中央警卫局叛变,那还需要等到四中全会吗?早就把习近平抓起来了。而且军队代表在中央委员中才几个人,表决也通过不了。
宇亭:国际事务资深编辑唐浩,则是在他的频道《世界的十字路口》中分析了习近平的权利状况,认为有5种因素会让他下台,一、中共经济崩塌,无力回春;二、决策错误百出,贪官滥权,百姓民怨沸腾;三、军方团灭“习家将”,反习派集结反击;四、搞砸美中关系,制造国际混乱,大国联手孤立;五、习近平健康不佳,野心难遂。
郑之:唐浩认为,军方团灭“习家将”,“九将落马”的消息,不是习近平自己在“清君侧”,而是有人在“剪裙边”,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“军事政变”。
宇亭:虽然话是这么说,但唐浩认为,习近平完全退位,应该不太可能,因为会太冲击整个中共的威信了,也会让国际社会认为中共已经内乱、难以收拾。加上目前党内没有人愿意出面,去收拾习近平留下的烂摊子,万一走不出困局,还可能赔上自己的政治前途。
郑之:或许正是因为这样,中南海才会妥协,让习近平继续在位,至少会保留国家主席位置,但可能会架空他的实权,特别是军权。等到某个时间点之后,再把他踢下来,让他自己扛责任,这样继任者就可以免责。
宇亭:这个理想很丰满,外界还注意到,就在四中全会进入倒数第二天,突然传出消息,中共前国家副主席王岐山,在上周曾经露面,而且前总理朱镕基,还通过清华大学转达口信,引发外界关注。
郑之:是的,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周二发布消息,该院顾问委员会2025年会议,已经在17日举行,有23位委员参会。其中,顾问委员会的名誉主席王岐山,宴请了委员会的代表。而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朱镕基,同时也是顾问委员会的创始名誉主席,他委托清华校长李路明,转达了对顾问委员的问候。
宇亭:近年来,网络上不断传出朱镕基的“死讯”,王岐山也被传出处于软禁。王岐山原来在中纪委和金融系统的旧部,也是陆续的落马,而有朱镕基和王岐山爱将之称的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,也传出被调查。
郑之: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对大纪元表示,朱镕基和王岐山在金融界根基深厚,有许多门生旧部。习打压金融系时,王岐山也饱受打击。但最近王岐山在中纪委的旧部陈小江任新疆书记,另一旧部邹加怡当选“亚投行”新任行长,显示其势力正在回归。
宇亭:李林一还分析说,身体状况不他好的朱镕基,还选在四中全会前夕,出面给金融系统的官员打气,同时王岐山也高调现身,就代表习近平的权势不如从前。
郑之:除此之外,《大纪元时报》还采访到了北京的市民,一位化名杨清的市民在20号专程去京西宾馆实地查看,又凭借私人关系进到大园的外围,拍了一个街景,不过也是没有办法靠得太近。
宇亭:这位市民杨清对大纪元记者表示,她看到许多小巴进出“京西宾馆”,一路排着队,而在她的印象中,这是和以前大不相同的,没见过这样的情况。三中全会的时候,这些中共高官是集体坐一辆大巴车。
郑之:她还表示,其实北京市民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当天在开四中全会,这就很奇怪。因为以往每次中共开这种大会的时候,即便是外界看不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内容,但是中共官媒都会高调报导和宣扬。
宇亭:分析认为,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,一个是中国现在民心思变,中共高层害怕更多民众去上访,所以低调报导。但其实这一次北京信访办外面,依旧是人山人海,各地也是维权事件频发。
郑之:那么中共低调报导四中全会的另一个原因,可能是因为高层权斗仍然激烈,中共担心政权生变,甚至可能连中宣部都把握不好“方向”,预测不好权斗的结果,因此不敢高调报导。
宇亭:是啊,这次四中全会,最大的看点莫过于人事变动了。即便没有传闻中政治局常委们的异动,单是正常的中央委员的补位,也已经很有看头了。
郑之:是,在此之前,中共中央委员、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部长张林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,农业农村部原部长唐仁健和山西原省长金湘军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;去年12月非正常死亡的原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也是中央委员。
宇亭: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,最初有205名委员,候补委员有171人。到2024年的三中全会,李尚福和李玉超,被开除党籍,秦刚辞职,递补三人。直至目前,中央委员会有203名委员,165名候补委员。
郑之:再加上四中全会前突然官宣落马的9名上将,中央委员会成员有超过20人出事了。按照候补委员排名,本届四中全会将递补至少12人。
宇亭:正常的名单,按照排名的话,分别是: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、贵州省委副书记马汉成、辽宁省常务副省长王健、广东省委统战部长王曦、火箭军副司令员王立岩、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王永红、军委联勤保障部队司令员王抗平、天津市纪委书记王庭凯、辽宁省长王新伟、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、广西自治区政府主席韦韬。
郑之:而第12位是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、中将方永祥。但方永祥隐身多月也被传出事,排在他之后的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是有望递补为中央委员。可是我们看到,其实中共政治局当中有许多人是破格提拔的,比如前两天官宣落马的何卫东,他就是在2022年一中全会的时候,被习近平从东部战区司令员,破格提拔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,同时兼任中央军委副主席。
宇亭:所以这次四中全会上,是否有这12人候补名单以外的人被破格提拔,也是观察中共高层权力变动的一个重要窗口。
郑之:此外,中央军委的重组也是备受关注,在何卫东、苗华被开除党籍军籍后,加上去年落马的李尚福,目前中央军委委员的人数已从7人降为4人。
宇亭:外界预测,四中全会有可能增补军委委员,但政治局委员是否递补,还得看军委副主席是否有人递补来决定。何卫东遗留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职缺,是否会递补,递补的人又是谁?受到高度关注。
郑之:接替李尚福担任国防部长的董军,一直没有递补为军委委员。他这次是否有可能增补进入军委,也是一个看点。
宇亭: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教授,之前就分析,如果政治局常委一级,没有异常的变动,就表示习近平的权力非常稳固,但是在于朦胧、杨兰兰的案件,甚至是之前李克强之死的案件,都让外界把质疑的矛头指向了习近平。再加上中国经济严重下滑、美中贸易战升级,中共对美国的政策反反复复,从这些方方面面来看,中共中央内部的确是出了问题。
郑之:沈明室还提到,连川普都说习近平遇到了“糟糕时刻”,表明国际上也很关注中共高层的格局变动。
债务压顶 中国要变天? 党指挥就业:做家政
宇亭:除了中共的内斗,本届四中全会的另一大焦点就是经济议题,但是与过往相比,中共官方的舆论对这次会议的重点,尤其在至关重要的经济议题上,却是前所未有的“静默”,这与中国当前波涛汹涌的经济危机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郑之:是,中共国家统计局在四中全会前夕,也公布了经济数据,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的GDP跳水,已经跌破5%,只有4.8%,并且承认,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、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导致。当然中共的统计局数据是一贯造假,民间的感受则是更为严峻。
宇亭:从宏观上看,中国经济面临的是一座山一样的债务;从微观上看,中国百姓正在经历资产的大幅缩水、消费低迷和青年失业潮。这两股压力的交织,使得网络上关于高层权斗,党魁是否下台,以及“中国将变天”的猜测,甚嚣尘上,这些期盼变局的舆论猜测,恰恰是映衬了出中国的经济困境。
郑之:在这样的背景下,经济学家、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,几年前的一段讲话录音,再次在网络上热传,他在录音中警告,中国的真实债务总额可能高达600万亿人民币,这已经远超可持续水平了。
宇亭:600万亿,真是令人震惊的数字,不仅是包含了地方政府债务、国企债务,还有高速膨胀的金融衍生品,就囊括那些被官方统计中低估或忽略的隐性债务,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。
郑之:当时向松祚就警告,美国最赚钱的公司基本是以高科技制造业公司为主体;而中国最赚钱的公司,却仍然是垄断性质的烟草和房地产公司,相比之下,中国经济结构的脆弱性显而易见。
宇亭:确实,而且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,还看不到尽头,而中共力推的“科技大跃进”,负面影响更大,电动车行业,也面临暴雷的危机。
郑之:向松祚形容,中国经济已处于典型的“明斯基时刻”的前夜,这是经济学上最让人恐惧的词汇之一,也就是“资产价格”在“长期过度杠杆”后,到了即将崩盘的临界点。
宇亭:“明斯基时刻”(Minsky Moment),是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海曼·明斯基的描述,就像你刚才说的,高杠杆下,经济崩盘,市场突然意识到所有资产都一文不值,人们信心崩塌,但当人们都在疯狂夺门而逃的时候,却没人能逃得出去了,所有人无一幸免的资产暴跌。
郑之:向松祚的这段录音,是2019年的一次演讲,但放到今天,不仅没有过时,反而是通过地方财政行为,得到了印证。今年以来,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8.5万亿元的人民币,深刻揭示了地方财政已陷入流动性枯竭的窘境。
宇亭:有财经博主近日在节目中分析,今年发行的超过8.5万亿地方债,并不是健康的投资信号,而是地方政府应对债务压力的“续命三板斧”,清晰地验证了中共宏观债务模式的不可持续性。
郑之:根据这位财经博主的分析,中共“续命”的第一板斧就是新增债券,价值约4.32万亿,用负债模式堆砌出当下的GDP增长,也验证了向松祚担忧的“通过杠杆扩张来维持的经济模式”。
宇亭:中共“续命”的第二板斧是再融资债券,占了至少1.98万亿,主要就是拆东墙补西墙,用来偿还到期的债务,但是再融资债券的规模越大,就越说明地方财政的偿付压力巨大,现金流已经枯竭,这个工具,被市场喻为是地方财政的“ICU呼吸机”,不是解药,只能续命。
郑之:中共“续命”的第三板斧就是,新增特殊专项债,这部分大约有1.2万亿人民币,这算是现金流的最后防线了,其中一部分被明确用来偿还拖欠款项,比如拖欠的工程款、供应商款等。这其实突显出地方政府的财政现金流,已经是紧张到了连维持日常运营和支付供应商款项,都难以为继的地步了。也就是说连“借新还旧”都没办法覆盖最紧迫的欠款,必须使用这种“特殊”工具,来应对支付危机,以避免引发进一步的社会动荡。
宇亭:这位财经博主指出,过去几年,地方政府拖欠了多少工程款、多少供应商的钱、多少企业的帐,这些是连隐性债务都算不上的陈年烂账。但现在,只能再发明一个新工具,叫特殊新增专项债,名义上是新增,实际上就是印钱出来,去还那些最紧急、最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欠款。
郑之:向松祚在录音中表示,大家已经形成一个共识,就是经济下行。从上到下,从中共最高层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在谈下行,而且下行的压力还在不断增加。中共当局如果继续玩债务、玩金融游戏,极有可能爆发明斯基时刻也就是全民信心崩塌、资产价格暴跌。
宇亭:中共为了对抗经济下行的压力,可谓费尽了心思,除了刚刚提到的续命三板斧,倒腾债务,另外还有促消费和稳就业,避免社会进一步动荡,从而把中共政权给推翻了,听起好像还挺积极的,别着急,咱们继续往下看。
郑之:今年中共推出了价值3,000亿人民币的消费品补贴方案,刺激家庭支出,来实现5%的经济增长目标。但随着方案进入最后一季,效果却迅速的减弱。
宇亭:这一方案支持购买家电、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耐用品。但是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刘寒娜(Hannah Liu)认为,这种通过财政补贴,来刺激消费的方式,没办法持续。
郑之:她认为,政府不提高居民的收入,来创造可持续的消费,但鼓励消费者把当前的消费能力,给提前透支,一旦政府补贴停止,消费就会再次陷入萎靡。
宇亭:现在不是解决大家没钱的问题,而是只想着刺激大家花钱了。但其实中共的补贴手段,已经跟不上了,马上就是双十一了,又到了清空购物车的时候了,不过今年的“双11”购物节,中共的“国家补贴”就选择限流,毕竟国库也不充裕了。
郑之:不少商家现在是两头为难,是保证市场份额呢,还是保证产品利润呢。保证市场份额,就得企业自己补贴,给大家发福利,保证利润的话,那就失去了价格竞争力,可能就丢失市场份额。
宇亭:确实很纠结,中国的经济困境,在微观层面,到处都体现的淋漓尽致,比如外卖服务的“零元购”大战。许多外卖平台,为了抢夺市场份额,推出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送的服务。
郑之: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,似乎是获得了一些实惠,但这种内卷,扭曲了市场,店家被迫参与,利润缩水;爆炸式的订单,让外卖员极限奔跑,面临体力和心理的高压;消费者呢在短期内,似乎幸福来得很突然,但其实是“先甜后苦”,当行业被垄断,消费者将会付出更高昂的费用购买服务。
宇亭:中国的经济寒冬,还体现在就业市场,虽然中共连美化过的就业数据都不再公布了,但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人数,还在不断上升,据统计,今年中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规模,再创新高,达到1,222万人,比前一年增加43万人。
郑之:这么庞大的毕业生群体,涌入劳动力市场,但在经济衰退和降薪潮蔓延、连体制内都裁员降薪的背景下,真的是毕业即失业。不过中共政府还是想出了一个损招,用来维稳就业。
宇亭:我知道你说的这个损招,那就是针对2025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,中共多个部门,包括发改委、教育部等五部门,联合发文,鼓励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,从事家政、保洁等工作。当时消息一出,真是震惊全国网友,没想到读书的尽头竟然是做保姆。
郑之:根据中共官方发布的文件,当局要求每个省,至少设立一个职业教育高水平现代家政类专业群,全国建设二个以上国家级的职业教育高水平现代家政类专业群。”还立下来目标要求“每年培训30万家政从业人员,3万家政培训师,1万家政职业经理。”
宇亭:这一方面,变相贬低了中国的学历、另一方面做保母也要讲学历了,感觉在中共的统治下,真的是非颠倒、生存艰难。但其实中共非常阴险的一点是,它不承认就业困难是中共体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,而会说,你看我都保就业了,是大学生们好高骛远,放不下身段。
郑之:总结来看,本次四中全会的“静默”与市场的“震荡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。一方面是官方试图通过重温“党魁指名经济方向”来粉饰太平,另一方面是,至少“600万亿泡沫”和“明斯基时刻”的来临。
宇亭:就像悬在头上的-达摩克利斯之剑,随时都可能掉下来。中国的经济危机,已经不是单纯的数据问题,而是社会和政治的问题,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围堵,预计四中全会后,经济问题仍是中共必须面对的一大危机。
川普取消双普会 俄:仍在筹备中
郑之:最后带大家扫描一下最新的国际局势。最近几天,美俄“双普会”,以及俄乌能否停战,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。但就在昨天,川普总统亲口否认了近期举行“双普会”的可能性。
宇亭:当时川普在椭圆形办公室,对媒体公开表示,他现在不想和普京会面了,外界认为,这是在向俄罗斯方面施压。
郑之:有意思的是,川普昨天刚说,不愿意举行“浪费时间的会议”,今天俄罗斯就立即表态,虽然还没有敲定具体日期,但他们仍在为可能举行的双普峰会做准备。
宇亭:真的是变来变去呀,不知道是不是川普的“欲擒故纵”有效果了。克林姆林宫方面特别强调,普京也和川普一样,“不想浪费时间”。虽然听上去是普京也有些话语权的样子,但是其实主动权,又回到了川普的手上,因为现在求着见面的是普京,而不是川普。
郑之: 不只是俄罗斯,这次峰会原定的举办地,匈牙利布达佩斯,也没有放弃促成双普会。匈牙利总理奥尔班今天表示,美俄双方领导人在布达佩斯举行会晤的筹备工作仍在进行当中。
宇亭:奥尔班在脸书上写道,“日期尚未确定,但时机一到,我们就会举行。”
郑之:有分析预测,下一步川普很可能藉取消“双普会”,进一步对俄施压,迫使俄罗斯做出让步妥协,然后再重新考虑和普京见面,并推进三方会谈以及俄乌停火。
宇亭:之前,我们在上期节目中说到,川普正在施展“平衡术”,同时向俄乌双方施加压力。上周五,川普和泽连斯基会面的时候,就拒绝了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,还要求乌克兰接受“就地停火”,放弃已经失去了的顿巴斯部分地区。
欧洲拟12点和平提案 对俄妥协?
郑之:这种施压策略的确是奏效了。周二,四名欧洲外交官表示,欧洲各国正在和乌克兰合作,制定一项“沿着现有战线实施停火”的新提案,这份提案整合了目前已经在讨论中的所有构想,同时强调美国应该继续扮演核心角色。
宇亭:这份12点和平提案的核心在于,俄乌的和平谈判必须以现有的“双方军队交战的前线”为基础,也就是在目前的前线实现停火,来作为和谈的起点,同时草案也同意,俄罗斯军队暂时不需要撤出现有的占领地,但是不能再向前推进了。
郑之:这几乎就是川普之前提出的要求。川普上周日在空军一号上表示,俄乌双方现在最重要的是停止交战,剩下的可以再谈。就以当下的前线为基础进行谈判,对双方都是比较能接受的做法。
宇亭:同时,这份提案还提出成立一个“和平监督委员会”,预计是由川普来担任主席,来负责监督“提案”的实施,这种操作和以哈和平协议几乎是如出一辙。
郑之:这么看来,川普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世界调停者”了。另外,提案中还包括,俄乌双方立即停火,美国和欧洲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,为战后重建提供资金援助,以及为乌克兰加速加入欧盟提供通道。
宇亭:其实这些条款,主要就是为了保障乌克兰在战后的安全,同时给乌克兰的未来发展,提供一些方向。不过这里只提到了让乌克兰加入欧盟,却并没有提到让乌克兰加入北约。
郑之:其实俄罗斯发动俄乌战争,最核心的诉求之一就是“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”,在现有的12点提案中,没有提及北约,也被认为是一种“战略模糊式”妥协。
宇亭:欧洲外交官表示,这是为了降低俄国在谈判的时候加高门槛,如果一上来就提加入北约,很可能会再次惹恼普京,让来之不易的和谈机会,再次落空。
郑之:但草案中提出,让乌克兰加入欧盟,可以说是对乌克兰的一种补偿。乌克兰一直把“加入北约”作为本国的安全保证,但是现在谈“入约”,只会恶化局势。彭博社分析认为,乌克兰“加入欧盟”虽然不能带来军事上的直接保障,但是也可以为乌克兰提供一种“替代性的西方安全与经济锚点”。
宇亭:这样一来,不仅可以缓和俄罗斯的情绪,也能让乌克兰获得长期的战后重建和融资保障。也就是说,乌克兰即使在军事上,没办法和西方国家形成同盟,但是在经济上,依然可以向西方靠拢,为战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。
郑之:草案中还提到,要把对俄罗斯的制裁条件化,要求俄罗斯参与乌克兰战后重建,如果俄方再次违反协议,就会重启制裁。总的来说,这份12点和平提案,可以被视为一种“有限妥协”,欧洲方面显然是希望藉这份提案创造停火的机会。
宇亭:不过彭博社也指出,这份提案还处于起草阶段,没有得到欧盟和参与国的正式确认。并且这份提案能否被俄罗斯接受,以及俄罗斯最终能不能坐上谈判桌,都还是未知数。
郑之:但是能提出这样一份草案,至少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停火的希望,而这也离不开美国从中斡旋,为和平所做出的努力。
俄军核演习 乌军备大升级
宇亭:不过努力归努力,在真正的达成停火协议前,这场战火还在继续燃烧。就在川普昨天宣布取消“双普会”后,俄军对乌克兰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。
郑之:媒体报导,22日俄罗斯无人机,袭击了乌克兰哈尔科夫的一所幼儿园。乌克兰当局表示,幼儿园内的儿童已经被疏散和安置,但是还有许多孩子出现了“应激反应”。
宇亭: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袭击事件表达了强烈谴责,称这是“针对平民和儿童的恐怖行为”,而俄国目前并没有就此事件,发表任何回应。
郑之:另外,俄军还宣布,进行了一场涉及战略核武力量的大型演习,包括海陆空三个作战维度。
宇亭:演习包括,从俄罗斯北部的发射场,发射“雅尔斯”洲际弹道导弹,这款导弹射程约有11,000公里,是俄军核威慑中的核心力量。
郑之:这次演习还包括从巴伦支海的核潜艇发射希涅瓦潜射弹道导弹,以及运用“TU-95战略轰炸机”,发射远距离巡航导弹。克林姆林宫表示,这次演习的目的是“测试军事指挥结构的准备状态”,以及进行“核武授权程序的演练”。
宇亭:这个军事演习的时间点,也是非常敏感啊,前脚“双普会”刚被叫停、欧洲也提出了新的和平提案,后脚俄军的“核演习”就登场了。
郑之:北约也是对此表达了高度关注啊,称俄军这次演习是在增强“威慑讯号”。而媒体分析认为,俄罗斯此举是对美国、乌克兰和欧洲释放“核讯息”,提醒各国,俄罗斯仍然具备“核打击的能力”。
宇亭:这似乎是印证了外界对川普转变态度的猜测,川普在上周改口,不仅不向乌克兰出售“战斧”导弹,不再鼓励泽连斯基收复失土,当时就有观点认为,很可能是因为普京在和川普的通话中,提出了核威胁,而川普不希望战争升级,才不得不转变策略。
郑之:不过面对俄罗斯的种种威胁,乌克兰并没有“坐以待毙”。周二,乌军对俄罗斯本土发又动了大规模袭击,使用英国的“风暴之影”导弹,轰炸了俄军的布良斯克化工厂。
宇亭:风暴之影导弹的射程,是在250到560公里之间,配备先进的导航系统。另外,乌军也曾用这款导弹攻击过俄罗斯本土的许多重要设施。
郑之:乌军表示,布良斯克化工厂是俄罗斯军工体系中的关键设施,负责生产火药、炸药和火箭燃料组件,这些原料主要是被用来制造弹药和导弹。
宇亭:虽然乌军这次的反击,具体造成了那些损失,这方面还没有公布,但是袭击的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。受到袭击的布良斯克化工厂,是位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首府,从地理位置上看,属于俄罗斯西部军区的腹地,并不是战争的前线。
郑之:布良斯克距离乌克兰北部边境约120公里,虽然不算很远,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俄罗斯本土的战略纵深地带。近几个月以来,布良斯克州的能源和军工设施,也是多次遭到乌军的无人机攻击。
宇亭:泽连斯基表示,乌克兰对俄罗斯领土的远程攻击,“可能是实现和平的关键”。也就是说,目前战场因素仍然是和平谈判的重要支点,乌军有意提升对俄罗斯本土的纵深打击能力,其实也是在为可能到来的谈判增加筹码。
郑之:综合当下的形势,俄乌之间虽然暂时还没有来到停火谈判的阶段,但是整体上还是看到了一些进展的。
宇亭:另外,今天下午,川普总统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。这次会面,就可能帮助推进俄乌安全架构,同时强化美国和北约之间的合作关系,增强对俄罗斯的威慑,也为可能到来的停火谈判增加筹码。
郑之:没错,当然除了谈判方面,战场上的紧张局势也是必须在考虑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,未来俄乌战场到底能否有机会实现停火,美国的斡旋又能带来怎样的影响,“新闻第一线”将为您持续关注。
宇亭: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,我们下期再见。
郑之:再见
《新闻第一线》制作组
(责任编辑:李红)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ntdtv.com/gb/2025/10/22/a104031994.html



